传说释迦摩尼佛在灵山说法,手拈一花,一语不发,众人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发出会心的微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是禅宗对自然万物本体的认识和“境界”的超越。
境界的超越,出乎人的心态,注重和把握主题的认识。自然万物对于艺术家而言,首先是审美观照的认同,进而把观照中的“意境”融化在自我创造的“境界”之中。
中国花鸟画艺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花鸟虫鱼、草木走兽题材在传统观念里有“借物比兴”、“缘物寄情”的美学意象和哲学内涵。梅、兰、菊、竹植物的性格,中国文人把它象征文人“君子”的品格。花鸟咏春,草木盛荣,陶冶着人们的心性,大自然花鸟世界蓬勃生机正是人们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心灵回归。“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花鸟画的“趣味”、“意象”对于受众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对画家的创作而言,这种趣味、意象是作者心境和眼界的独特发现,是把握“境界”的原动力。境界”的提高,是艺术家实践和学养修炼的过程。
中国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当我们看到一颗种子,从破土、发芽、开花、结果,犹如一个孩子生长成才,不知该有多少揪心的故事。
春、夏、秋、冬,花儿为我们展现出她们不同的身姿,树上的叶子绿了又黄,枝杈上的果实青了又红,朔风扑打着铁色的树皮,你听到自然的信息吗?清晨,窗前鸟鸣声声,树林里是小鸟的天堂。水涧边绽放着昨晚被风雨吹打过的丛丛花枝,千年枯萎的古木适蓬好年头又盟放出勃勃生机…。
大自然的信息无不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息息相通,当我们带着喜悦、欢欣、忧思、疑惑叩响它的门槛,它都会向你倘开无私的胸膛,当艺术家向它寻求“境界”的时候,它会送你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叫做“真诚”。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先生论述学问三境界,对中国画艺术的求索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启迪。
中国画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艺术独树一帜的绘画语言。中华民族的哲学观、艺术观,更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然而中国画发展到现代,由于受西方文化碰撞,使国人看不到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认为中国画退化了。特别到了当代,“新生代”对传统文化不了解,对中国画的内蕴陌生,使国画发展遭受很多扭曲。大凡做学问的人,必须有做学问的根基和机缘,有对传统文化精神执着的追求,才能在当今崇洋媚外的年代中“淡泊明志”,研究中国画艺术真谛,以弘扬民族艺术为己任。这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第一种境界。
中国画在传统积淀中,已经总汇了各个时代的精华和画家独特的风格,要想超越前人,首先需在传统中研究艺术规律,研究画论、古代哲学和“笔墨”精髓。中国艺术精神,以“自然”为最高准则,它融合了儒、道、禅的文化内涵。画论中:“澄怀味象”、“天人合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胸有成竹”、“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等画理都是说以大自然为师,把自然的美与艺术家的内在精神和画艺 “合而为一”。
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坎坷人生,造就了“孤傲、澹泊、冷峻、高远”的境界。吴昌硕五十岁后学画,将金石、篆、籀之趣寓于画境,不守绳墨,古意盎然,把学养与画道“融和为一”。齐白石“衰年变法”,“夜长镌印忘睡迟,晨起临池当早朝”、“把笔握刀,日不暇及”、“涂黄抹绿再三看,岁岁寻常汗满颜”。他画的虾蟹,一变再变,到七、八十岁后又一变,正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做大学问要经历的第二种境界。
高剑父先生在国难当头,提出艺术救国,揭起艺术革命旗帜,主张以新的科学观念对因袭、停滞的旧中国画来一番改造,“以历史的遗传与世界现代学术合一之研究,更吸收各国古今绘画之营养,使成为自己之血肉,造成我国现代绘画之新生命。”关山月、黎雄才先生继承高剑父先生遗志,吸取传统绘画精华的基础上, “笔墨跟随时代”,画的尽管是亘古不变的名山大川、苍松、寒梅,但反映出来的却是清新振拔的时代气息和人文境界。
潘天寿先生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和宏扬民族绘画的独力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不仅笔墨苍古凝练老辣,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创造了有强烈民族气派和博大深厚人格美的现代中国画的精神境界。
我们生活在 当代中西文化交汇的时空,各种艺术精华都可能成为学问的营养。只要我们坚定弘扬民族艺术的志向,把“小我”化为“大我”,以西益中,借古开今,博采众长,敢于开拓,中国画艺术“自有源头活水来”。当我们在浩瀚的艺海中求索,“艺海无涯”的无边常令人茫然,“众里寻他千百度”,随着岁月的流逝,学养的成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时候,正是我们在千锤百炼种找到自我,找到足可寄托“境界”的艺术语言,这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三种境界。
从自然的“润物无声”到花鸟画“意境”的创造,从王国维所说的学问三境界,到立足民族绘画艺术实践,我觉得,对花鸟画“境界”的超越,首先是艺术家自己对人生有“觉悟”,借花鸟画语言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自己至善的人格、大爱的情怀,深厚的学养,融于花鸟画世界,在艺术规律中触类旁通,才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把自己的艺术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创作出超越“自我”的新时代的花鸟画“境界”。
2005年于广州美术学院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