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如洁正当盛年,却已是国画界知名的画家。她的作品经常在国内外展出,并多次获奖。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已经功成名就,却仍然不倦地进行新的探索。
本画集所收入的人物肖像(其中几十位是知名艺术家),就是她近几年艺术探索的一部分成果。
梁如洁还在广州美术学院读本科的时候,1974年,即以人物画《源源不断》人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到国外巡回展出。所以,她是具备人物画的良好基础的。不过,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二十多年,她主攻山水、花鸟画。所作《涛声》、《桑田》、《告别冬季》以及《新绿》等,连续获奖,并且形成独到的绘画风格。著名国画家杨之光教授,曾为梁如洁的画展题词说:“心如洁莲画如铁”。赞美她的绘画具有坚实刚劲之美。的确,她画的《涛声》、《桑田》以及《荒城的月》、《月牙泉》等画,不仅笔力如铁,而且景象壮阔,气魄宏伟。当然,她的画能粗也能细,不仅粗中有细,而且是富于感染力的。如她曾写过这样的话:
“画画无非是记录了我的向往,画画,也希望能传述一份生命的变化和感动给你们。愿我们能在大自然的幻化中,得到人生的一点启迪。”
1980年梁如洁曾给著名植物学家陈封怀画过一幅肖像,这位大科学家的父亲是著名的画家和学者陈师曾。当年鲁迅先生曾赞他的作品“才华蓬勃,笔简意饶”。齐白石更引他为知己,并说“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陈封怀受家传,也能作画。在梁如洁所作的画像上,可以见出这位学者的纯真豁达的精神。
以1980年所作的《陈封怀肖像》与最近三四年所作的人物肖像相比,可以看出,梁如洁在人物肖像方面,开创了一条全新的艺术道路,是属于她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和绘画技巧。《陈封怀肖像》的画像风格,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普遍采用的,以蒋兆和等人为代表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强调光暗阴影的变化,汲取了西方水彩画的某些技法。
而收入本集中,梁如洁近几年的新作,首先一个特点是她不用西方素描或水彩画的办法,不强调光影以至“高光”等特色。她强调的是结构。同时把传统山水画的手法融入肖像艺术。胡一川教授侧面回视的面像,潘鹤教授墨色较重的正面像,都可以看出山石和树木的笔意。
其次,梁如洁在她新的肖像画中,充分发挥了线条的作用。不过她运用的线,完全不同于工笔画里的细线,即所谓“铁线描”或“高古游丝”。她创造了一种朴厚沉稳的粗线条。本集中评沦家于风教授的白描像,用笔极简,却形神俱在,这幅肖像的下边有于风自嘲诗,也是一首别具一格、韵味悠长的好诗。
于风教授曾赞美梁如洁的人物肖像:“难能写貌又传神”。梁如洁在探索新的笔墨技巧时,绝没有放松人物面“形神兼备”的根本要求。而且在这一方面又有新的成就。
梁如洁所作的画像,不论用笔简约如白描,也不论略加墨色的皴染,都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内在的心理活动。她不仅能表现静止的“神”,尤其善于把握变化中的“神”。
以著名漫画家廖冰兄的三幅肖像为例,其中一幅题了大字:“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画中的廖老正是“横眉冷对”,疾恶如仇,无所畏惧的神态,极为有力。另外两幅,一幅表现廖老凝神倾听,似乎发觉了重要的消息;一幅表现老画家侃侃而谈,和善而亲切。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都不是单一的,表情与神态经常在变化,梁如洁正是要把握住对象
变化着的“神”。她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肖像艺术开拓了新的境界。
2005年春于广州美术学院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