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师是当代中国的著名画家,她在中国画艺术上取得的造诣与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尚不为当今书坛所知的是,梁老师还是一位造诣甚高的书法家。以下我谈谈对梁老师书法的大致印象。
第一,书法与绘画。
梁老师既是画家又是书法家,从其艺术家身份而言,为了深入理解她的艺术内涵,那么书画理论领域里的一个古老的话题,就不得不重新提起,这就是书与画的关系问题。众所周知书法与国画,是平面空间展开的表现形式,二者原本多有互鉴,相互取法。对于画家而言,书法多是作为配角,行草配写意,瘦金配工笔。郑板桥以书作画,所谓“乱石铺路”的六分半书,看似一群活泼的小石头,与兰竹大石,静动大小,相得益彰。画家师法自然事物,对造型敏感,因此多留心于空间与形式。书法点画,亦不乏意趣玩味,唐孙虔礼言:“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如此般丰富独特的形式,对于画家而言,犹如一座采矿大山,可从中冶铜淘金。画家取法书法,各有所求,各取所需。石鲁取法金石,线条锯齿,钉头鼠尾;潘天寿画面的空间处理与其书法结构的空白处理,如出一辙。高剑父以狂草之盘旋缭绕,入古藤画法。这样的例子不胜繁举。大抵在画家的美术观念中的书法,其实是一个大而复杂的问题,如何在书法山中采金采铜,成了当今画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必修的课题。纵观近现代画家们,成功者无一例外,都具备较高的书法理论与实践水平。我想说的是,梁老师也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之一。
第二,艺术与地缘。
当今是中西艺术碰撞的世纪。开放多元的岭南,艺术一直走在全国的最前沿。以书法而言,在清代中期碑学兴盛到晚期走向鼎盛时期,康有为在的碑学的书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其碑学的理论与艺术创作,在中国书法史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以后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至深,岭南地区尤其如此。在当代岭南享有声望的画家中,善书者亦不乏其人,如吴子复、张坤仪、黎雄才、陈大羽、赵子昂等。而说到岭南女书法家,历史记载可追溯至唐代。近代岭南女书法家有何香凝,王智、张坤仪、冯文凤、张纫诗、陈遇荣等。此外,素有女书圣之称的书法家萧娴,祖籍岭南,1920年参加广州书法社,1923年随夫晋谒康有为,也为岭南书法作出了贡献。我想说的是,就岭南这一地缘而言,在如今活跃的中青年一代岭南女书法家中,梁老师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第三,书法与风格。
关于梁老师的学书经历、书法造诣、风格特征等,著名美术史论大家梁江教授曾有如下评定:“她(梁如洁)研习书法由楷入碑,又由碑入篆、入隶,对于汉简、秦隶、帛书、刻石、钟鼎、金文无不孜孜以求,揣摩各种书体,溶入自己的体悟与个性,形成了沉稳朴拙、灵动舒展的书风。依我看,即以如洁的书法造诣而言,也胜出时下许多 ‘书法家’不知凡几。”我想这是恰如其分的客观评价。梁老师无疑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从其作品集中可见其临池摹习之功。古之圣贤,都需在勤学中立其名。正如王羲之(传)所云:“耽玩之工,积丘如山。张芝学书,池水尽黑。当其雅趣,求彼真意,无图其形容而滞于体质,此贵乎志意专精,必有诚应也。”关于梁老师的书法风格与特征,我想可以用“静态”与“趣态”加以概括。
“静态”书以篆、隶及楷体为主,而强调动感节奏变化的行草书作,在梁老师书法中则绝少见到。静则透出端正,流露出清逸气息。所谓“狷急之人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钱钟书语)。“趣态”可表达艺术的灵活,倘若动静得宜,是为至高境界。再看梁老师的画作,也是多以工笔、小写意为主。在她的水墨肖像中,线多为直线,“宁方勿圆”的用线理念,也影响其从篆、隶、楷书以直线为主的书体中取法。
“趣态”则指其对碑帖的选择,梁老师篆书多取法大篆、金文;隶书以摩崖为主;楷书则多为魏晋墓志。也就是说,多以尚处发展而未熟阶段的书体为取法对象。正因为其未熟,才充满古拙质朴、天真未凿的气象,才可令结体空间更加灵活有趣。总体来说,梁老师的金文字形变化最为丰富,竹简帛书,朴拙自然,妙妍多趣。《褒斜道刻石》参差不齐,天然古秀。《二爨》朴厚骨茂,奇姿百出;《好大王碑》,恢弘朴质,方整追古,等等。凡此均可见梁老师的崇尚碑学的朴厚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及其造型风格。在用笔上,多取法碑学,苍涩厚重,宽绰而润,也有汉简帛书笔法的痕迹,取汉简帛书用笔的丰富性,增加书写的灵活多变。但从视觉习惯上看,梁老师书学根基依然是碑学。
近些年来书坛帖学回归,复古风气大盛,而碑学似乎又进入沉寂趋势。但清代崇尚碑学的潮流至今,依然张显出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这点梁老师的书法为此做了分充的诠释。其实就书法家而言,碑学也好帖学也罢,取舍完全掌握在艺术家的手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在于艺术家自身的创造力。
(祁小春: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教授兼中国画学院书法篆刻工作室主任。)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